育儿-MINGKEJI.JIERUIKE.COM域名出售

“我竟然被13岁的儿子打了”,孩子叛逆,最糟糕的办法就是硬碰硬

2023-05-25 00:00:00

“ 13岁的儿子今天竟然对我动了手,是我错了吗?”

看到这个帖子的标题,相信一定会有父母心里咯噔一下,可能孩子的表现并没有到“打人”的地步,但他们的叛逆也一定伤过父母的心。

13岁是一个典型的青春期,而随着孩子们的思想越来越成熟,生活中的一些孩子在10岁左右就已经表现出超强的自我意识了,当孩子进入可怕的叛逆期,父母究竟怎样做才能避免“两败俱伤”呢?

如果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,这篇帖子可能是一个反例。

发帖者是一名13岁男孩的母亲,周末的早上,儿子起得比较迟,作为一名钢琴生,他起床后就开始在屋里写曲子,但在妈妈看来,儿子更应该先完成练琴。

起先妈妈并没有反对,但见儿子一小时之后该练的任务还没有完成,妈妈心里便有点不高兴,开始叫儿子出来吃饭,没想到儿子对此充耳不闻,继续写自己的曲子。

和很多人一样,妈妈的心里的小火苗一下就被点燃了,她开始数落儿子只顾写曲不练琴这件事情,但在儿子看来,妈妈管自己实在太烦,于是母子俩便爆发了一场争吵。

期间妈妈因为太生气,将儿子宝贝的写谱本扔到了地上,妈妈的本意并没有要毁坏本子,但显然儿子误会了妈妈,他情急之下站起来推了妈妈一把。

此时,母子之间的矛盾彻底升级,被儿子推了一把之后的母亲非常愤怒,她用拖鞋拍了儿子一下,可没想到儿子将拖鞋扔掉后又用脚踢了妈妈。

这一踢便彻底踢碎了妈妈的心,想到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儿子竟然动手打自己,妈妈当时心寒得只想和儿子断绝母子关系。

生活中,当发现孩子在青春期里行为叛逆时,很多父母都会寻求各种方式来缓解亲子关系的剑拔弩张。

但不论我们事先做了多少心理建设,之后总会被孩子不恰当的语言或者行为激怒,继而不得不用一种“硬碰硬”的方式来解决问题。

但很显然,硬碰硬除了能够在当下发泄一下情绪,对于亲子关系的缓和毫无益处,相反,它还很容易让双方失去理智,做出一些危险、不可控的危险行为。

那么面对孩子在青春期阶段表现出来的叛逆,家长应当如何应对呢?

在《圆桌派》中,相关专家给出了一个非常值得参考的答案:少说话。

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说,孩子在6岁之前,父母的唠叨和叮嘱就像是黄金,因为那个时候孩子对于父母的依赖极为强烈,他们的自我意识也没有萌发,因此很多孩子即便不对父母言听计从,也不会态度强硬地忤逆父母,父母如果利用好这个时期给孩子立规矩,讲道理,孩子将来在青春期叛逆的概率也会降低。

但到了12岁之后,孩子的心智逐渐成熟,性格习惯也已经养成,父母的唠叨对于他们来说就成了让人头疼的垃圾,这个时候无论父母的出发点多么善意,都无法轻易地动摇孩子的想法,如果其中一方控制不好情绪,亲子关系就会降至冰点,难以修复。

而少说话不是不说话,而是指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,父母对待孩子不再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,能够尊重孩子的想法,哪怕孩子的一些行为想法让我们觉得有些难以理解,但只要不是触碰了原则,就应当尽可能地去包容他们,用成年人的理智去平衡亲子关系。

有人说家里有青春期的孩子,父母的处境是最卑微的,事实上,孩子在青春期里所呈现出来的叛逆只是一种自我情绪的表达,父母不必急着去“掰正”他们的言行,很多时候,当我们放松心情,给予他们情绪的出口,彼此之间的关系也会轻松起来。